close

教育部副部長、國家語委主任李衛紅(前排左四)等領導一行在金山嶺農家院體驗普通話。 張帆 攝與會人員與當地小學生互動,體驗用普通話朗誦詩歌。 張帆 攝當地農家院的服務員用普通話表演“三句半”。 張帆 攝
  中新網承德9月21日電 (記者 張帆)21日,第17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重點活動在河北省灤平縣正式啟動。教育部副部長、國家語委主任李衛紅,河北省副省長、省語委主任許寧出席並講話。
  灤平縣位於河北省東北部,距北京市區165公里。作為60年前中國普通話語音的採集地之一,這裡的男女老幼不論文化程度高低,都能把普通話講得字正腔圓。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65周年,也是國務院確定舉辦“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17周年。從9月15日到21日,一周的時間里,全國各地圍繞“說好普通話,圓夢你我他”這一主題,開展了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推廣普通話宣傳活動。
  21日上午,第17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重點活動與會人員首先觀看了灤平縣打造普通話文化、建設普通話體驗區宣傳片,並實地到金山嶺普通話體驗點和金山嶺長城普通話模擬測試點考察。
  據悉,中國目前還有30%,即4億多人口不能用普通話交流,在會說普通話的70%人口中只有10%可以用比較標準的普通話順暢溝通。“推廣普通話工作,使命關榮、責任重大,任務繁重,時間緊迫。”教育部副部長、國家語委主任李衛紅說,近年來,河北的語言文字工作走在全國前列,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和寶貴的經驗。第17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重點活動在灤平舉辦,非常有意義。
  李衛紅稱,灤平縣是內聯京津、外通遼蒙的重要交通樞紐,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具有重要區位優勢。希望河北充分借助承辦推普周重點活動的有利契機,緊緊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歷史機遇,充分發揮品牌,特色項目的帶動和示範作用,在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同時,努力推動當地語言工作再上新臺階。
  河北省副省長、省語委主任許寧在講話中要求,要學習借鑒其他省市的好經驗、好做法,構建更加科學規範、更加系統完備的制度體系。要把推廣普通話和推進語言文字規範化、標準化工作應用到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的語言文字規範意識和水平。
  據瞭解,灤平縣普通話發音之所以近乎標準,與灤平獨特的遷民歷史密切相關。據史料記載,明朝初期,由於戰爭原因,今天灤平興州為核心的承德一帶原住民10萬之眾分三次遷移到了今天的北京和河北保定、廊坊等地。大規模的移民致使灤平一帶成為“無人區”,這種狀態持續了200年左右,傳統方言土語消失殆盡。直到清朝康熙年間,實施“占田立莊”政策,使京畿等地人口逐步向關外遷移,灤平一帶才形成了延續至今的村莊分佈。
  由於灤平一帶出現過歷史斷層,這裡沒有自身語音的傳承和歷史雜音,而清朝遷移到本地的人,大多為京都外遷的王公大臣和八旗軍隊,60%都是滿族人,受官話影響非常大,摒棄了北京語音的某些土語,發音自然統一,音準分明。從而形成了灤平一帶語音純正,普通話整體水平較高的獨特的語言現象。(完)  (原標題:第17屆全國推普周重點活動在河北灤平啟動(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h62rhoto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